close
背負人事等三大包袱 中油績效難與對手抗衡 
中央社╱中央社 2008-12-14 13:14
    

(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14日電)台灣中油今年估虧近新台幣千億元,相對於競爭對手台塑石化,中油經營績效一直遭受批評,事實上,人事成本、煉製與產品結構及政策性任務,一直是中油的難解習題。

其中,尤以人事成本是中油最令外界難接受的理由,中油資本額一千多億元,預算員額人數約為 1萬5000人,全年用人費用超過 200億元,相較之下,台塑化資本額不到千億元,員工人數3000多人,用人費用約50億元,就比中油省下不少營運費用。

中油副總林茂文表示,台塑化有母集團台塑的支援,無論在經營、管理、行銷上都有總管理處協助,這方面人事成本不算在台塑化頭上,因此直接將兩者拿來比較並不公平。

事實上,中油為改善人事成本,歷年均不斷努力降低員額,總用人數已自79年的2萬2397人減至目前的1萬4770人,共減少7627人、達34%,用人費率則逐年下降,由91年度的6.96%降至96年度的2.69%。

中油設備老舊也是造成經營績效不彰的主因,中油單位煉製成本比台塑石化每桶高出 0.7美元,去年光是這部分成本增加總金額高達46億元。

目前中油生產的產品,偏重於主要為台電火力發電、水泥業等所需的低經濟價值燃料油等重油,而且重質油轉化成價值高的汽油等輕油的煉制過程,中油因設備的關係效率較差,雖然近年進行煉製結構改善工程,但速度仍嫌太慢,相對於近年國際油價快速上漲,中油因無法快速降低成本因應,造成嚴重虧損。

此外,台塑化的營運主軸除了煉油事業外,還包括烯烴相關石化原料產品與汽電共生廠,其中,煉油事業營收比重雖占七成,但毛利率僅8%左右,相較烯烴相關石化原料的毛利率則在 17%左右,而汽電共生廠的毛利率更是高達30%以上,為台塑化貢獻穩定的獲利。

在油品事業部分,台塑化還爭取到為中國中化集團代煉油品,也積極外銷,由於外銷價格高於國內市場,目前油品已有七成外銷的台塑化,因此可用外銷補貼內銷的虧損。

此外,中油也把部分虧損的原因,歸因於配合政府政策需要,除了台灣汽柴油價格較鄰近亞洲國家為低外,中油需優先滿足國內需求,不能任意增加賺錢的外銷,以及獨家虧損的天然氣業務 (台塑化無天然氣業務),都讓中油無法以利潤導向作為公司經營的策略。

中油內部員工就說,因此就算中油拚命降低成本、提升經營績效,還是拚不過台塑化的競爭優勢。

不過根據中油內部自我競爭力評估,台灣油價遠低於日本、韓國 (日、韓都是隨油徵收燃料稅,國內汽車燃料稅則是隨車徵收,油價當中只包含貨物稅,油價水準自然比較低),如果台灣油價調整比照日本與韓國,則中油盈餘能力並不會輸給日本Nippon Oil以及韓國SK,中油內部認為,在台塑化競爭的鞭策下,中油經營已有改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8.01.2009 by jokafy
雖然上述文章是批評中油經營不善, 售油價並非最便宜
但jokafy, 油,水,電都應該再更貴(增加碳稅於其中)一點這樣民眾才會珍惜使用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kafy 的頭像
    jokafy

    左咖啡的綠空間

    joka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